1.视角
1.1.仰视
1.1.1.定义
摄影(像)机从低处向上拍摄。
1.1.2.特点
仰摄适于拍摄高处的景物,能够使景物显得更加高大雄伟。用它代表影视人物的视线,有时可以表示对象之间的高低位置。由于透视关系,仰摄使画面中水平线降低,前景和后景中的物体在高度上的对比因之发生变化,使处于前景的物体被突出、被夸大,从而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。影视教材中常用仰摄镜头,表示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歌颂,或对某种对象的敬畏。
1.2.平视
1.2.1.定义
摄影(像)机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的一种拍摄角度。
1.2.2.优点
画面显得端庄,构图具有对称美。用来拍摄气势宏伟的建筑物,给人以正面全貌的印象;拍摄人物,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正面形象。
1.2.3.缺点
立体感差,因此常常借助场面调度,增加画面的纵深感。
1.3.俯视
1.3.1.定义
摄影(像)机由高处向下拍摄。
1.3.2.特点
俯摄镜头视野开阔,用来表现浩大的场景,有其独到之处。
从高角度拍摄,画面中的水平线升高,周围环境得到较充分的表现,而处于前景的物体投影在背景上,人感到它被压近地面,变得矮小而压抑。用俯摄镜头表现反面人物的可憎渺小或展示人物的卑劣行径,在影视片中是极为常见的。
2.景别
2.1.远景
人物通常小于画面高度的一半,甚至为一个点。用于表现宏大、壮观的场面,全方位展示开阔的自然景观及环境。镜头比较客观化。
2.2.全景
人物通常小于画面高度的一半,甚至为一个点。用于表现宏大、壮观的场面,全方位展示开阔的自然景观及环境。镜头比较客观化。
2.3.中景
是最常用的景别。以人像为例,通常意义上的中景是指人物膝盖以上的部分。是户外新闻采访最常用的景别。因为人们谈话的距离,刚好目光注意力集中在上半身,这是每个人都最习惯的一个视角。用中景可以突出人物状态,如手部动作、面部朝向等。常用来展示富有表现力的情节和动作性很强的局部。中景画面通常用于讲故事,是叙事性的画面,在影视作品中运用中景最多。
2.4.近景
指人物胸部以上的部位,上衣第二颗扣子以上的画面,能够更多展示人物面部表情。因为镜头离得近,参与感就很强烈,就好比自己也身临其境,镜头比较主观化。画面视觉范围较小,观察距离相对更近,细节比较清晰,有利于表现人物面部或其他部位的细微动作以及景物的局部状态。近景中的环境退于次要地位,画面构图应尽量简炼,避免杂乱的背景扰乱视线,因此常用长焦镜头拍摄,利用浅景深来虚化背景。人物近景画面用人物局部背影或道具做前景可增加画面的深度、层次和线条结构。
2.5.特写
取景只有某个局部,虽然画面不完整,但是它可以放大信息量,让人快速得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个信息点上,不会被别的东西干扰。特写镜头被摄对象充满画面,有强调加重的含义。正因为特写镜头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受,因此特写镜头不能滥用。要用的恰到好处,用得精,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。滥用会使人厌烦,反而会削弱它的表现力。尤其是脸部大特写(只含五官)应该慎用。
3.第二次课后作业




